|
掌跖脓疱病(pustulosis palmariset plantaris)
收藏
本病又称脓疱性细菌疹( pustular bacterid),持久性脓疱性汗疱疹(persistent pustular pompholyx)。掌跖脓疱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仅发于掌跖,以在红斑基底上发生成簇无菌性表皮内脓疱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Dore于1928年首先把本病看作为一种独特的疾病,从连续性肢端皮炎中分出来。1934 年Andrews等认为是化脓菌引起的变态反应,因为患者有明确的感染灶.当病灶去除时,皮疹即愈,故称为脓疱性细菌疹。但多数患者去除感染病灶后并不能得到预期效果,故感染学说证据不足。Barber 认为本病是一种局限性的脓疱性银屑病,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本病与银屑病无关。1961年Lever把上述提到的这些脓疱性皮疹统称为“掌跖脓疱病”。 近年来,有人提出金属致敏学说,认为银汞合金的牙料,铜质牙料,罐头合中的锡,鱼和甲壳动物体中的汞均可疑为是脓疱的致病原因。这从对汞、铜、锡斑试阳性的患者中,去除相应的金属离子能收到良好的结果,似支持了这一学说。此外,妊娠、创伤、内分泌疾病和对各种局部治疗的反应,均可作为刺激因子而激发本病。 本病以中年人多见,但可在6岁儿童和70岁老人中发病。女性多于男性。无种族,地区或职业上的区别。皮疹惯发于掌的鱼际和跖的中央部分,可逐渐蔓延至掌跖各处及其侧面,包括指、趾的屈面,常对称分布,但指(趾)蹼和趾甲是特征性地不累及的。原发损害是局限在边界不清的红斑基底上的角层下或表皮内脓疱或水疱,后者在几小时内迅速变为脓疱,脓疱直径为2~5 mm,经2~3天至2周,脓疱即干燥结痂变成棕色鳞屑而脱落。继之新的成簇脓疱又相继出现,往往最常发生在斑片的边缘。脓疱亦可在正常皮肤上出现,但迅即被红斑和鳞屑围绕。红斑可弥漫性扩大,亦可被正常皮肤分隔而孤立存在。病情稳定时以潮红,脱屑为主,有时干裂,疼痛。但常呈周期性急性发作。如此反复不已,可持续1~30年,掌跖皮肤增厚,发红,表面有大量鳞屑剥脱,酷似寻常性银屑病。未见萎缩和畸形发生。半数患者在皮疹加剧前有严重的掌跖瘙痒,少数患者有疼痛和肿胀,没有系统症状。
脓液常规培养细菌和真菌均为阴性。 [组织病理] 主要特征是在棘细胞层内发生中性粒细胞脓疱。临近表皮处显示少或无海绵形成,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度浸润。 根据掌跖部位,炎性基底上无菌性脓疱,对称分布,反复发作,无银屑病家族史及银屑病证据,一般健康好,可确诊。 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关于本病的治疗,首先要注意有无感染病灶及金属致敏的可能性,如有,则应作相应的处理。其次,可试用:①雷公藤糖浆或昆明山海棠制剂口服;②免疫抑制剂如甲砜霉素、甲氨蝶呤,需注意其毒性反应;③氯法齐明(氯苯吩嗪):第一个月每日400mg分2~3次口服,以后减至每日200~300 mg,共6个月,其主要作用是增强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而本病往往这方面有缺陷;④如急性发作,经上述诸药均不能控制病情,则可用低剂量皮质激素以控制症状,但停用往往复发;⑤菌苗接种也可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