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美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详细说明

足菌肿

暂无价格
收藏
  • 产品说明

    足菌肿(mycetoma是由多种真菌或细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形成脓肿、肉芽肿和窦道为突出表现,可有颗粒排出,其中可检出病原菌。

 

      诊断要点:常有外伤史,好发于足,损害局限,呈慢性经过。典型损害为暗红色肉芽肿性斑块,有脓肿破溃所致的瘘管窦道,有颗粒排出。直接镜检可发现真菌或放线菌菌丝。脓液或颗粒培养可鉴定致病菌种。损害可侵人深部组织肌肉等,严重可致骨质损害。自觉症状轻微。

 

  
      [定义]足菌肿又称马杜拉足(madura foot),马杜拉真菌病(maduromycosis),马杜拉足菌肿(maduromyce-toma),为一-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局限性皮肤、皮下组织和骨骼的慢性破坏性感染。感染部位肿胀、瘘管形成和排出带颜色颗粒的脓液。

      本病于1842年由Gill在驻印度马杜拉的英兵中发现,因而得名。以后世界各国差不多都有发现,而以非洲的苏丹和美洲的墨西哥最为多见。我国已有发现,但病例数较少。

      [病因]足菌肿依病 原菌不同可分为两大类:放线菌性足菌肿( actinomycotic mycetoma)和真菌性足菌肿(eu-mycotic mycetoma)。前者由放线菌类细菌引起,包括奴卡菌属、马杜拉放线菌属和链霉菌属的- -些种;后者由真菌引起,涉及10多个属至少20余种菌,其中波氏霉样菌(Pet-rillidium boydii)除能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部感染外,还可血行播散引起脑、脑膜、肺、骨和其他内脏的感染。

      放线菌由以色列放线菌、内氏放线菌、龋齿放线菌等引起,多属内源性感染。

      近些年来,有报道-些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疣状毛癣菌、铁锈色小孢子菌及帚霉等也可引起足菌肿。

      一些非菌丝 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和利尼耶尔放线杆菌等也可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慢性局限性化脓性感染并产生颗粒,称葡萄状菌病。颗粒革兰染色见内有杆菌和球菌,与足菌肿性颗粒不同,不是真正的颗粒,应注意鉴别。

      真菌性足菌肿的病原菌多为土壤和植物的腐生菌,常
      因外伤后接种入体内,故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多雨地区。患者常赤足。无人与人或人与动物直接传染的报道。

[临床表现]

      足菌肿多见于20~50岁男性,大多与从事农业劳动有关。好发于四肢暴露部位,单侧,尤多见于足部。少数见于手、小腿和躯干等处。

       感染开始为丘疹或深部结节。结节逐渐扩大融合成肿块,表面皮肤呈暗红,继而肿块化脓,形成瘘管,向体外排出脓液。损害可愈合、消散,以后又会反复出现。如此缓慢地发展,渐向四周和深部组织蔓延。可波及肌肉、骨骼、筋膜和肌腱等。日久,感染部位异常肿胀,表面高低不平,布满结节、瘘管和坑状凹陷的瘢痕,有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瘘管中排出液为血清浆液性、脓性或油样,含黄、白、红、黑等颗粒,是菌种鉴定的主要依据。局部不痛,有时结节溃破前有压痛。骨可被累及,主要是手和足的小骨。X线显示有骨质增生和破坏。若无继发感染,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并仍能行走和劳作。

      病程极为慢性,可长达10~20年或更久,晚期常死于继发感染。真菌性足菌肿-般进展较放线菌性足菌肿为慢,而后者一般进展较迅速,累及骨骼较早且较广泛。


[组织病理]

      放线菌性颗粒可用革兰染色。 真菌性粒应该使用PAS或GMS染色。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有化脓、肿胀和管排出的脓液中含有不同颜色的颗粒,日久瘢痕明显,断不难确定。

   足菌肿应和疣状皮肤结核、肿瘤、孢子丝菌病、球孢菌病、皮肤着色芽生菌病、象皮肿和葡萄状菌病等相鉴别发现颗粒及其真菌学检查是鉴别的主要依据。

[治疗]

      ①放线菌性足菌肿用抗生素如链霉素联合1胺有效。痊愈后需继续使用3~4个月以防复发。必要辅以手术治疗。②真菌性足菌肿治疗极为困难。早期宜.    治疗要点:早期切除原发病灶,必要时植皮,但可复发。对于肢体严重破坏的晚期损害,可考虑截肢。药物治疗应根据病原菌选择不同的药物,提倡联合用药。抗细菌药物适用于放线菌和细菌性的足菌肿。常用复方新诺明或氨苯砜与链霉素合用,抗真菌药物以两性霉素B最为有效。


客服热线:

400-1819-118  

Copyright    2014-2015  美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7-88411891
联系邮箱:apa@whszz.com
联系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道357号8楼

技术支持:武汉网站建设


城市选择

省级:
×
seo seo